
1. 新词:速度、质量、外链,缺一不可
新词没流量,核心原因往往就一个:慢。见过最猛的:30 分钟上线,随后立刻提交到几个最大的 AI 导航站。
够快还不动?那就是内容不行。Google 希望“新词→新需求→有解法”的页面;质量不过关,不收录/不给排名。
内容好 + 足够快之后,还需要外链打底:一方面便于更快被抓取收录,另一方面为排名提供基础信号。
2. 外链:导航站先起量,文案素材 “按站改写”
先把高权重、AI 主题相关的导航站提交一轮,几十个就够。
同一套素材别一稿多投:每次问一下 GPT,该站偏好什么风格,然后重写标题与描述。
关键词可以用同义词变体:如 “ai photo 换背景 / ai photo 拍摄”。
3. 新词来源:盯信息流,做“中文推”清单
每天刷:Twitter、Reddit、Product Hunt、各类榜单;盯新模型 / 新概念等
“中文推”也能做收藏列表:把稳定的资讯号放进关注清单,固定刷,补足信息面。
4. all-in-one 不易打,细分 all-in-one 仍有窗口机会
通用或超大盘的 all-in-one 现在难度高、竞争重。
细分 all-in-one 仍有机会:如 voice AI all-in-one、漫画视频 all-in-one 等等。
5. 上下游能力:用小工具引流、搭转化路径
MVP 先聚焦一个核心功能解决痛点;上下游同客群的小工具可做免费引流页。
典型做法:主业务(如 SEO)之外,比如 AI 写作/标题生成等轻工具(参考 Ahrefs 的工具页布局)、比如 AI Logo/公司名 生成等轻工具(参考 Shopify 的工具页布局)。
6. 选品定终身:从“能赚钱”开始
像电商一样选品:先评估是否赚钱,再看市场大小,再看竞争格局。
例子:AI meme generator。有老站做得一般、模板老旧、体验差,但流量很大 - 这个维度也就是机会点。
7. 选品怎么来:死功夫 + 面证法
路径:看榜单 → 看资讯 → 看模型场景衍生词根 → 回到 Google/Trends 面证。
- 榜单观察:看 环比、看上升快的;看 域名创建时间、看新上榜,这些更值得跟。
- 判断顺序:先看“品”(是否解决真实需求),再看“站”是否专业、UI 是否靠谱,亲测核心功能。
- 生意逻辑:需求找行业,行业找需求。把流量能力和对生意的认知结合,落到可复购的细分。
工具小技巧:量打开(bulk openurl)做快速筛查;“熟读唐诗三百首”式地长期积累眼力。
小结
要点其实很简单:用“新词→产品→外链”跑通最小闭环,新词要快上(2–24 小时)、内容得有解法、再用导航站与基础外链把收录与排名托起来。
选品别贪大做 all-in-one,从细分 all-in-one 切入,再用上下游小工具做引流与转化路径。
方法论落地到动作就是:盯信息流找新词 → 上线首版页 → 提交导航站 → 72 小时补信息增量 → 复盘扩同义小簇,把流量稳定变生意。
📧 电子邮件: qiangqiangli1993@gmail.com
🛰️ 加微信号: qqcode168